(元振国)2025年9月14日下午,公益中国人离开了黄土岭战斗旧址,骑摩托来到了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,踏访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故乡,铭记抗战历史、缅怀先烈、传承红色基因。
王二小这一个名字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,他不仅是抗日小英雄,更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。“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,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,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,放牛的孩子王二小......”
虽然《歌唱二小放牛郎》提到的王二小只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。但是在河北平山、顺平、行唐、来源以至在山西都有王二小式的英雄,他们不是虚构的。其中,影响较大的便是河北涞源的王二小和河北平山的王二小。
展开剩余75%王二小故居
河北涞源的王二小原名王禾,1929出生于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一家四口人挤住在一个破庙里,靠父亲给地主扛活,母亲给人家做针线艰难度日。1939年秋时,接连下了四十几天连阴雨,暴雨成灾,庄稼颗粒无收,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,上庄村一代民不聊生。第二年春天,王二小的父母、哥哥相继病饿而死,11岁的王二小成为孤儿,背一小卷被子,沿街乞讨到了狼牙口村。给一家刘姓大户放牛维持生活。这时的涞源地处敌后抗日根据地,涞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就设在离狼牙口8里远的范家庄村。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,王二小逐渐懂得了抗日的道理,参加了抗日儿童团,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之中,从此放牛鞭成了他手中的“武器”,一边放牛,一边为八路军放哨。
狼牙口地处交通要道,是日军“扫荡”的必经之路。王二小经常赶着牛群,在山坡上为八路军站岗放哨。1941年11月4日(农历九月十六日)这一天清晨,正在狼牙口村外的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,突然发现一群日军,约60多人,还带着重型武器,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。跑回村里报信根本来不及,事态紧急,怎么办?王二小记起八路军的叮嘱:“遇上敌人,三声鞭响为号!”鞭梢炸开脆响,
三声鞭响回荡幽谷。这时的王二小发现进山“扫荡”的日伪军走到山口好像迷了路,王二小冷静地想了想,决定把鬼子引进八路军骑兵连设下的埋伏圈,让八路军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!于是,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。
迷了路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,一发现王二小,就想抓住了救命稻草。他们连拖带拽把他扯下山坡,强迫王二小在前边带路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王二小没有退缩,更没有动摇,他沉着地将敌人引向了豺狼沟。从狼牙沟往东走是范庄旺村,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,机智地把日军引进八路军埋伏狼牙口村的石湖旮旯。那儿三面环山,是一块小盆地,也是一条死路,如同大地撕裂开的伤口,两侧峭壁森燃,中间一块巨石将盆地一分为二,左边是水泊,右边是坡地,翻过巨石,就到了路的尽头,40米长的山谷两侧就是八路军埋伏的地方。
王二小在前引路,身后跟着一队持枪的“豺狼”。拐过山弯,石湖旮旯赫然眼前——除了数米高的飞瀑轰鸣,狭长的山谷静得瘆人。鬼子一看,顿时傻了眼,知道上了当。“八路军叔叔,快开枪啊!”王二小稚嫩又坚定的呐喊,撞破谷底死寂。王二小想趁敌人惊惶未定的时候,跑进灌木林里。但是,残暴又走投无路的鬼子军官已经举起东洋刀砍去二小右手五指,又将刺刀穿透他瘦小的身躯,并用刺刀将13岁的二小高高挑起来,重重摔在大石头上。与此同时,埋伏的八路军向鬼子开火了。霎那间,八路军的枪炮声四起,复仇的怒吼和子弹从绝壁倾泻,不到一袋烟的工夫,豺狼沟变成侵略者的坟场,这股鬼子就被全部歼灭了。
战斗一结束,八路军战士就跑到大石头前抢救王二小。王二小还活着,他和另外两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战士一起,被护送往狼牙口北6里的刘家庄抢救,但因伤势太重,年仅13岁(虚岁)的二小永远地长眠在涞源县南马庄乡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。
新中国成立后,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。如今,谷底山泉依旧奔流,却带不走石头上那抹鲜红,王二小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,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,人们把它叫做“血色石”。
80余年的岁月里,歌唱二小的歌声传遍祖国大江南北,上庄村建起王二小希望小学,少年牺牲地,竖起原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将军题词的纪念碑。至此,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,成为了抗日英雄的象征,激励着更多的人们为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。
发布于:河北省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