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初的楼市,被住建部和央行连续两天抛出的重磅政策点燃。从深夜座谈会到房贷利率下调,从"一区一策"到真金白银的优惠,这一系列动作不仅让市场为之一振,更传递出明确的信号:房地产调控正在进入更精准、更有温度的新阶段。
政策组合拳:从"防炒房"到"帮买房"
7月4日晚,住建部连夜召集15个重点城市负责人召开闭门会,直指当前楼市三大痛点:部分城市调控政策"软绵绵"、改善型需求缺乏支持、保障房建设进度滞后。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在7月15日前提交"让老百姓敢买房、能买房"的实操方案,并首次提出"一区一策"的精细化调控思路——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将根据刚需、改善等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政策,比如学区集中区多建大户型,新城区侧重小户型刚需盘。
次日,央行迅速跟进宣布:7月15日起,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从3.6%降至3.3%。以贷款100万、30年等额本息计算,月供直接减少200元,30年总利息节省超7万元。国有大行当天表态"立即执行",市场机构预测此举将拉动下半年商品房销量增长5%、销售额提升7%。
展开剩余70%数据背后的楼市真相
今年上半年楼市成绩单透露出调整期的阵痛: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.2%,销售额缩水10.3%。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尤为突出,部分县城小区入住率不足三成,中介门店关门潮显现。但政策效果已开始显现——6月70城房价上涨城市增至38个,比5月多5个;32个"白名单"城市上半年销量逆势增长3.2%,杭州、成都等热点城市首套房首付已降至15%,并配套人才补贴。
不过房企端仍显疲态:前5月百强房企销售额下滑15.3%,中小开发商面临"卖房难、融资难"双重挤压。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楼市正处于"换赛道"关键期——从依赖投资投机转向满足真实居住需求,从"防过热"转向"防过冷"。
四大政策风向标
1. 精准滴灌成主流:各地政策不再"一刀切",如上海可能放松郊区限购,二线城市降低二套房首付,三四线城市则通过购房补贴加速去库存。
2. 金融支持加码:除利率下调外,银行对房企开发贷、个人按揭贷款的审批效率明显提升,部分城市试点"保交楼"专项借款。
3. 保障房加速落地: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60万套,同比增长15.3%,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托底保障。
4. 租房市场崛起:预计2025年租房市场规模达2.8万亿元,长租公寓、共有产权住房等模式缓解"买房焦虑"。
专家解读:稳字当头的深层逻辑
此次政策调整被央媒定义为"调控不歇脚"的延续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指出,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超15%,涉及4500万就业人口,楼市稳定直接关乎经济大盘。当前政策核心是"三稳":稳预期(避免房价大起大落)、稳经营(防止房企大面积暴雷)、稳需求(激活真实居住购买力)。
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并非简单"救市",而是通过结构性调整推动行业转型。例如要求房企降低负债率、增加改善型住房供给,既满足消费升级需求,又避免重回"高杠杆"老路。
购房者视角:现在该出手吗?
对于刚需群体,当前政策窗口期值得关注:利率处于历史低位,首付比例下调,叠加部分城市补贴,购房成本明显降低。但专家建议根据城市能级差异化决策:一线城市核心区房产仍具抗跌性,可择机入手;三四线城市需重点关注人口流入流出数据,避免高位接盘。
改善型需求则迎来利好,北京、广州等地已试点"卖一买一"税收优惠,未来二套房首付比例有望进一步下调。不过业内提醒,需警惕部分开发商"以价换量"导致的交付风险,优先选择现房或国资背景项目。
互动话题:你所在的城市房价有变化吗?这次政策调整会影响你的购房计划吗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察!
发布于:福建省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